11日晚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公布《疫苗管理法(征求意見稿)》,開始為期半個月的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法律的征求意見稿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、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、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共同負責起草。(11月12日中國新聞網)
征求意見稿,以問題為導向,以解決問題為目的,以“亡羊補牢”為目標,讓疫苗管理步入法治化軌道。痛定思痛,對長春長生問題疫苗暴露出來的管理問題與漏洞,必須進行“制度性反思”,切實扎緊“制度籬笆”,不讓問題疫苗在生產與流通等環節上有任何的可乘之機。同時,用制度的完善來規范監管行為,讓監管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執法必嚴,以便形成有效監管、有力監督、精確監管。
疫苗管理,不要“長生”但求長效。在梳理疫苗管理共性問題基礎上,征求意見稿一針見血、有的放矢、抓住要害,具有很強的針對性,并具一定的前瞻性。在管理制度不規范的背景下,“長生”倒下了,但不排除有類似企業步其后塵。只有嚴格規范的制度,才能避免“長生”的野蠻成長,才能避免同類企業的重蹈覆轍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,用制度給疫苗相關企業接種“安全疫苗”,促進企業的“健康成長”。
征求意見,需激活民智、匯入民意。征求意見稿是比較專業的,或許普通老百姓對疫苗領域的專業性了解不足,難以提出有價值的意見與建議。其實不然,一方面有一定數量的群體從事于醫藥行業或相關行業,對疫苗的生產、流通和使用有認知,完全可以提出真知灼見;另一方面,即便是“外行”,自己或接種過,自己的孩子或接種過,至少擁有在接種環節上的訴求。所以講,征求意見“開閘”,民意民智應該“泉涌”。
接種“正義疫苗”,產生“正義抗體”。征求意見稿來了,《疫苗管理法》的正式出臺也就不遠了。法治建設重在“固根本”,在此基礎上,社會還需要接種公平正義的“疫苗”,產生“正義抗體”。“正義抗體”來源于“免疫力”的提高、鑒別力的提升和監督力的增強,它在經歷了一次次公共事件中產生,在法治建設軌道上前行。這種“正義抗體”既是市場“健康”的可靠保證,又是經濟“健康發展”的有力保證。